农产品供求信息
中国代购代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畜牧 » 欧洲“马肉门”持续发酵 敲响中国食品监管警钟

欧洲“马肉门”持续发酵 敲响中国食品监管警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17  浏览次数:42
事件追踪:“挂牛头卖马肉”丑闻 英国和爱尔兰2013年1月中旬发现在部分超市出售的牛肉汉堡包中掺杂了马肉和其他肉类,在被检查的27种汉堡中,10种被发现含有马肉,23种含有猪肉。此后,“挂牛头卖马肉”事件持续扩大,其他牛肉类食品也被怀疑掺入马肉。德国也宣布发现疑似此类“挂牛头卖马肉”情况。 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Tesco宣布,因担心更多食品可能受到马肉“污染”,决定将包括两款意大利冷冻食品——博洛纳牛肉酱面条和拉萨尼亚肉饼在内的含牛肉馅的食品下架。此外,爱尔兰、荷兰、罗马尼亚等多个欧洲国家卷入丑闻中,引发消费者反感。据调查,涉及“马肉风波”的食品来源于英国、法国、波兰、卢森堡、瑞典等多个国家。佩特森表示,卢森堡的一家工厂向16个国家发出了警告,未来几周可能会发现更坏的结果。 2013年2月13日,欧盟委员会官员说,欧盟正拟订方案,要求所有成员国对加工牛肉开展脱氧核糖核酸(DNA)抽检,以消除“马肉风波”忧虑,恢复消费者信心。16日,德国再次宣布发现144吨疑似马肉制品。据报道,目前德国多家大型连锁超市的部分产品已经下架。1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首次公布了有关抽样结果,在2501例牛肉检测样本中,发现有29例含有至少1%的马肉。挪威最大食品零售巨头“挪威集团”15日也宣布,在其进口的冷冻牛肉肉饼中发现60%的肉为马肉,而不是标签上标明的牛肉。15日,欧盟27国决定在欧盟范围内对牛肉制品进行DNA检测。 事件反思:“马肉事件”敲响中国中国食品监管警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一》中就有“悬牛首卖马肉”之说,世易时移,当下席卷欧洲列国的牛肉标识欺诈事件,非春秋笔法,乃真实演绎。在有着最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欧盟,“害群之马”依旧能一马平川如入监管真空,邻人之覆,吾国之鉴。 为什么会发生“马肉丑闻”?商家为何要“挂牛头卖马肉”?答案是:利益使然!在欧盟国家,马肉的价格只是牛肉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些供应商就以马肉充牛肉,来获得更高利润。而欧盟相对复杂的食品生产链条,又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比如英国超市的冷冻意大利千层面和牛肉汉堡,由同一家位于法国东北部的食品商提供。法国食品商从超市手中接过订单后,指派下辖的一家位于卢森堡的食品厂负责加工生产。这家食品厂随后向法国南部某肉食厂订购牛肉。法国肉食厂又把这批牛肉订单转而承包给一家塞浦路斯的分包商,塞浦路斯商家进而去找一家荷兰贸易公司进货,荷兰贸易公司到罗马尼亚的屠宰场采购牛肉…… 马肉风波欧盟定性为标识欺诈。春节前国内鸭肉假冒羊肉、猪肉冒充牛肉一类的新闻也热闹了一阵,但国内媒体的注意力更多是放在羊肉精牛肉膏上,污名化咸味香精,将明显的商业欺诈行为,引到食品安全问题上来,还配上致癌等等醒目标题,没有抓到造假的本质。 反观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却也有很多的不足和漏洞,尤其是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只有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才能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支树平局长在2010年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就说过:建立健全的法治质检法规体系,可以让我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行政执法,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可以让我们责任明确,避免职务腐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可以让我们接受外部监督,提高监管公信力,确保领导保障,确保人财物保障,确保舆论环境保障;可以让我们避免“执法为利”。 从马肉风波可以看出,有着最完善的食品可追溯制度的欧盟,严格要求食品生产商在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个加工点对产品进行标识,但也无法控制和确认。安全食品不是由严苛标准卡出来的,欧盟去年将“非精肉”与“机器分离肉”检测标准合为一体,致使不少相关肉类短期内无法达标,这是牛头马肉事件的一大原因。当然,安全食品也不是由法规定出来的,而是由生产经营者用诚信、义务和严格的管理生产出来的。 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是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虽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很高,食品行业协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他们在食品监管中的参与程度是很不够的,渠道通常也不畅通。建议可以委托食品行业协会、具有一定食品科研实力的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或消费者协会进行食品安全状况抽样调查,或者委托具有相当资质的第三方食品实验室进行检测。及时通过平面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及移动通讯等各种媒体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让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真相,使各种有关食品不安全的谣言不攻自破。 同时,发动各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对各种从事不安全食品生产供应的企业、组织或个体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建立不安全食品举报有奖制度,使不安全食品出现率及致害风险降到最低。 此次的“马肉事件”也折射出多方面的问题。今天,只有通过全球监管协作,引入风险治理理念,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协力,通过食品安全治理网络的构建和多种规制工具的综合运用,才有可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转自食品商务网资讯)
分享与收藏:  行业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
 
农产品信息网 农产品交易网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供求信息  (dgdx.com)  最专业的农产品价格、交易、供求、现货、市场价格信息平台 — — 中国农产品代购代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