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求信息
中国代购代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产品 » 海南推进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构建生态屏障

海南推进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构建生态屏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18  浏览次数:83
(原文在 2012年4月5日发布此消息)   日发布此消息)。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对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做出重要部署。  推进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建议案》指出,要鼓励渔民造大船,闯深海,开展外海捕捞。积极争取国家从海洋捕捞渔船控制指标上给予倾斜,新增80吨以上外海捕捞渔船指标。对本省新造80吨以上外海捕捞渔船给予财政(贴息)资金扶持、银行优惠贷款支持,对外海和远洋捕捞船给予柴油财政补贴。  对于构建热带水产育种体系问题,《建议案》认为,要加强对水产育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投入,争取在海南省建设“国家级水产苗种南繁基地”和“热带水产苗种繁育高科技园区”,并逐步构建遗传育种中心—良种场—育苗场等完善的热带水产育种体系。  与此同时,常委们还建议,要实施热带海洋牧场工程,大力发展“碳汇渔业”。推进渔业农牧化,建设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组织进入养殖基地参与建设。制定“碳汇渔业”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渔民大力发展“碳汇渔业”。  确立海洋旅游作为海南省海洋经济特色产业  如何建立起海南完整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常委们建议,要逐步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导,海岛观光及海洋专项旅游并存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结构。  《建议案》提出,发展高端热带海岛观光,开辟依托豪华邮轮、游船旅游的环海南岛蓝色海洋观光旅游通道;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建立海洋生态公园,范围涵盖现有珊瑚礁、海鸟、海洋生物、海洋历史遗迹等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以海洋历史古迹和现代海洋设施为依托,挖掘、整理、弘扬海洋文化遗产,加快建设大型海洋博物馆、水下文物博物馆等;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利用渔港周边的沿海作为游乐场所,在沿海投放人工鱼礁,建造人工渔场。  打造高水平临海临港经济带  《建议案》指出,要建设立足本省、背靠内陆、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加快临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航线,拓展物流市场,做强航运企业。  常委们表示,可以创建一批省级、国家级海洋支柱产业园区。吸引生物医药、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等骨干企业进驻园区,形成众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集群。引进大型企业发展修造船产业和海洋工程制造业。同时,培植和扶持本地配套企业开发新产品,促进船舶配套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形成配套产业集群。  加快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常委们提出,可以整合全省现有的海洋科技资源,组建海南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形成以热带海洋研究为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科研机构。加强海洋信息中心建设,管理好海南省管辖海域海洋经济信息资源,提供多种海洋信息服务。  《建议案》指出,要加强海洋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海洋科技人才需求规划,制定海洋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在研究经费、住房、户口、支撑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动海南省高等院校合理调整、完善海洋学科设置,支持海洋重点实验室、优势专业设置,在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基础上筹建热带海洋大学。  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常委们强调,要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如何从法制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议案》明确,要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尽快制定海洋污染赔偿、海洋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办法,要像保护耕地一样,设定用海红线。对天然海岸、珊瑚礁等稀缺珍贵的资源,尤其要加强保护,划出重点保护区内永久性不得开发的核心区域。  《建议案》认为,要开展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建设,实现陆海生态环境一体化。在“绿化宝岛”行动中,要大力提高海南省沿海海防林的质量,不仅使其具备防风功能,同时也具备改良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功能;加强对现有红树林保护的同时,在适宜种植红树的沿海滩涂人工种植红树,促进红树林群落的恢复,加强对海南省珊瑚、海草生长海洋区域的保护,以推进海洋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为发展碳汇渔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分享与收藏:  行业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
 
农产品信息网 农产品交易网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供求信息  (dgdx.com)  最专业的农产品价格、交易、供求、现货、市场价格信息平台 — — 中国农产品代购代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