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疫苗在猪传染病中合理应用 使用时采取先入先用的原则每瓶疫苗启用后

发布日期:2012-06-21 浏览次数:
38
农联网 不规范操作 1.技术操作规范上的错误 有些防疫者注射部位不准确,应是肌肉注射,不可注入脂肪层或皮下,甚至针头与皮肤表面没有保持45度,易造成肿块 2.剂量标准化的错误 某些防疫者按动物剂量标准注射时,没有对个别动物,因品种、个体、营养水平的差异减少剂量,而是盲目地追求剂量标准化,这样造成了疫苗过敏反应现象 3.防疫者的工作失误 粗心的畜主没有注意到动物近期状况,把患病潜伏期的动物误认是健康动物一些防疫者过分听信畜主的话,没有进行临床诊断就开始注射,从而加重了病情的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4.防疫者缺乏宣传工作 防疫者不但要给动物注射疫苗,而且还要给畜主宣传注射后应注意的事项可有些防疫者把宣传工作忽视了如畜主看到出现免疫反应症状后,不仔细观察,不及时与防疫者联系,而去找附近非正规人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对高龄孕畜粗暴注射 有些防疫者对高龄孕畜注射没有做到轻柔、小心,而是动作粗暴,这样极易造成孕畜流产 注意事项 1.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但还存在一些缺陷,一般只能诱发短期免疫,即4个月 2.选择使用有效疫苗防疫接种前,要先鉴别疫苗是否过期、失效,效价是否高,疫苗瓶是否有裂损如遇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1/10)则不能使用 3.疫苗当天开启当天用完疫苗入库应做好记录,使用时采取先入先用的原则每瓶疫苗启用后,瓶内剩余疫苗用蜡封闭针孔于2~8储存,超过24小时不可再用 4.器械消毒接种用所有器械,如注射器等,用温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至少15分钟严禁使用化学方法消毒 5.动物免疫要求免疫前应了解接种动物品种、健康状况、病史及免疫史,凡有病、瘦弱、临产母畜(10天~15天)不应接种,待病畜康复、母畜产后再按规定补针 6.善后处理使用疫苗后,所有疫苗包装,如疫苗瓶、使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酊棉,要集中销毁散乱在畜舍中会成为病原的来源 7.饲养管理接种疫苗前后2日~3日不要投喂抗生素,在饲料中,复合维生素用量提高5%,连用1周 防治口蹄疫疫苗反应的措施 1.接种后,少数动物因品种、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疫苗反应,应加强观察,及时用肾上腺素或其他办法治疗,以减少损失 2.接种后的养殖户(场),应在畜舍内外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工作,坚持1周 3.凡曾接触过病畜的人员,应在更换衣服、鞋帽和必要的消毒后,方可参与疫苗注射 4.接种动物,应休息1天~2天 5.接种高龄孕畜或瘦弱动物,应做到一观察、二诊断、三注射 责任编辑:彭鸿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每日价格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