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红珊 近日,唐山乐亭、唐海一带海域出现了绵延数十公里的油污带,引发当地水产养殖户的极大担忧。这是继2011年康菲溢油事件后,该海域再次出现的大范围油污带。对此,当地及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巡查监测,查找油污来源。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取样检测鉴定结果显示,油污与中海油渤南油气田群运输油轮油样基本一致。 油污绵延三四十公里 4月11日前后,乐亭县、唐海县多位渔民及养殖户向当地海洋部门反映,海上及岸滩上出现了新的油污带,绵延三四十公里,但不知这些油污从何而来。由于这里的养殖户们曾在2011年遭受过康菲漏油事件的重创,因而此次发现大面积油污立刻引发他们的极大担忧,并且油污导致的损失已在部分养殖户中显现。消息传出,康菲公司已在第一时间予以否认,坚称油污与己无关。 当地海洋局积极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紧密联系,协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时到现场调查取样,同时成立两个应急小组,每天对重点海域进行巡查,将监测情况及时上报海监支队及北海分局海洋监测中心。 经过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对乐亭、昌黎岸滩采集的7份油污样品进行检测鉴定,结果表明,其中4份采自曹妃甸西坑坨岛和浅水湾浴场的油污样品油指纹,与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渤南油气田群“渤海友谊号”FPSO外输油样(系指海上油田产出原油混合后通过油轮运输的样品)油指纹基本一致,其他3份采自昌黎黄金海岸浴场、滑沙场浴场和翡翠岛沙滩的油污样品为燃料油。 此外,结合渤海溢油卫星遥感监测、中国海监船舶飞机巡航监视、执法人员现场核查、海上石油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监视结果显示,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渤南油气田群石油勘探开发作业未发生溢油,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运转正常。 海参养殖户或损失大 昨天17时,刚刚从老米沟海域巡查上岸的乐亭县海洋局海监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这两天风浪很大,给出海巡查带来了很大困难,目前他们并没有从海面上看到明显的油污带,但在岸滩上能够看到大小不等的黑色块状污染物呈不均匀分布,大块的有三五平方厘米,小块的有1平方厘米左右,基本上多分布在浅水湾、月陀岛东部一侧、老米沟一线,这些地方在两年前康菲溢油中就是“重灾区”。“因为这些地方岸滩较宽,且有个弯子,使得冲击面大,回潮小,海上污染物极易堆积在这里。”因此,他们将这些地段海岸线作为重点巡查区域,每天往返于浅水湾、月陀岛、菩提岛、京唐港至滦南边界。 “尽管国家海洋局已就油样作出了鉴定结果,但是海水的潮位、洋流、方向都是动态的,因此我们仍需每天严密监视油污情况,看是否有新的油污出现,观察记录之前的和后续的油污动向。”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天的巡查结果比前一天滦河口附近的油污要少,这可能与大风天气有关,也有可能是不同地段的原因。他们将与另一小组当天巡查的浅水湾海域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将综合情况上报。 “目前仍不断有海参、扇贝等海产品养殖户反映受油污污染导致海产品死亡,损失最大的或是海参养殖户。”这位负责人说,养殖海参投资较大,对海水质量要求高,且海参池塘需要经常换海水,被油污染的后果可想而知。 眼下,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给出的结论表明,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渤南油气田群作业未发生溢油,乐亭一带出现的油污带并非来源于钻井平台。但当地养殖户们仍心存疑虑与担忧,毕竟,靠海吃饭的他们怎堪海水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