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站记者 易和平 刘瑛)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通过一双双温暖的手放流到了湘江。4月10日上午,湘阴县党政领导代表、机关干部代表、渔民代表和环保志愿者代表共100多人在该县滨江广场附近的湘江边,参加了2013年水生生物人工放流增殖活动,60万尾活蹦乱跳的鱼儿跃入了“新家”――湘江。 10:30,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亚玲、副县长张浩果、县政协副主席刘赤波,岳阳市畜牧水产局渔政站书记卢益卫等环保人士,拆开一个个塑料袋,轻轻倾倒,一条条鱼儿成功跃入湘江。一同放归的是75万湘阴人民对湘江生态环保、渔业增殖的美好祝愿。 该县白泥湖乡许家台村专业捕捞渔民柳德祥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出门前,老柳还特意找女儿借来了智能手机,他说要将鱼儿欢快“跳”入湘江的照片拍下来,因为这是今年渔业大丰收的最好见证。 “通过增殖放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湘江湘阴段水生物的多样性,改善了湘江水质和水域环境,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县渔政管理站站长孙卫星介绍,今年增殖放流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在湘江流域投放各类鱼苗共计200余万尾,可带动渔民增收5000多万元。 据了解,湘阴是全国渔业百强县,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是重要的淡水鱼类天然种质资源的基因库,自然水域水产品种类达 112 种,常见的名贵品种30 余种,连续17年水产品总量居全省首位。从2005年开始,该县连续8年组织实施了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增殖放流鱼苗600万尾以上。为保证增殖放流效果,该县还在相关区域开展春季禁渔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养护渔业资源。据去年渔民抽样调查显示,通过几年努力,该县渔业资源明显增加,水域生态环境正逐步改善,渔民捕捞量年增幅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