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裘颖琼 正值春季,是河豚鱼卵巢发育和产卵的季节,此时河豚鱼毒性最强,但部分市民追求尝鲜,对河豚鱼毒性认识不足,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表示,尽管现在绝大部分能吃到的河豚是人工养殖的,其毒性较野生河豚降低95%以上,但每年仍有因食用河豚鱼致死的事件发生,因此提醒大家勿“冒死”尝鲜。 虽然国家年年发布河豚禁食、禁售令,但在江苏扬中、江阴、靖江一带,吃河豚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每年的3-5月份,江苏扬中的河豚节都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吃货,其中也有来自上海的食客们。 不过,今年受到“三公”禁令影响,扬中绝大多数河豚馆的销量骤减,有的已经打了对折。扬中市河豚文化研究会会长何百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来一些宾馆的河豚售价都在400多元每条,现在的价格在300多元,有的已经到了200多元。而一些小店的价格更是到了100元左右,有的甚至60-80元就能吃到。” “尽管河豚肉质鲜美,但其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头等部位皆含剧毒,若误食或加工处理不当食后常引发急性中毒,重者危及中毒病人生命安全。”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养殖河豚鱼毒性是否大大降低甚至消失,不同种类、季节以及不同体积、鱼龄、部位的河豚鱼毒性不尽相同,需要细化监测,才能得出可靠结论。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市民勿因贪图一时的美味,而枉顾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