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3月14日,由江苏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诺华动物保健(中国)主办,喜牧动物药品有限公司协办的阳春三月齐聚首,共探未来...南方农村报讯 南方农村报讯 3月14日,由江苏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诺华动物保健(中国)主办,喜牧动物药品有限公司协办的“阳春三月齐聚首,共探未来养猪路”养猪论坛,在广州增城金叶子度假酒店顺利举行。100多位养猪老板与华南农业大学黄毓茂教授等嘉宾现场就当前养猪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热烈讨论。环保标准困扰养殖户现场的养猪老板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增城、博罗等猪场拆迁热点区域,大家对于猪场拆迁之后何去何从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东莞特威畜牧有限公司叶汉良董事长坦言,在现有环境下,中国的猪场要做成百年企业是很困难的。他甚至认为如果让他的猪场搬迁,他宁愿不再养猪。因为他的整个养猪团队如果要办新猪场,起码要存栏2000头母猪以上才有意思。但他认为这么大规模的新猪场几乎不可能在现有条件下解决环保问题。他举例称广西农牧有一个猪场,用猪场的污水处理后灌溉甘蔗田,甘蔗田还取得了增产,也被农业部门列为综合配套项目的模版。结果环保部门却指责它偷排污水,是污染地下水。这让他很困惑现在环保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统一标准是政府现在迫切要做的。(东莞特威畜牧有限公司叶汉良董事长)黄毓茂也认为,政府以前没怎么管环保,现在一管倒有点过了,中国的很多法律堪称全世界最严厉的,但还是应该结合实际才好。叶汉良认为如果要新建2000头以上母猪的猪场还是有可能,但大家要转变解决污染的思路,不能再处理污水,而是要管理污水,把它和有机肥结合起来,处理是需要成本,而管理才是创造效益的。新建猪场不是越大越好对于新建猪场规模多少才合适,现场的听众则有不同意见,不少人依然希望建300-500头母猪的猪场。叶汉良认为从效益的角度来说,未来建几百头母猪的猪场并不划算。由于现在新的猪场所在地越来越偏远,势必在修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成本,而2000头和300头母猪所需的基础成本是差不多的,养的越多分摊下来就越少。(华南农业大学黄毓茂教授)黄毓茂则根据温氏多年来发展的经验总结,以前环保压力不大的时候,温氏的猪场一般从管理考虑,以每年出栏5万到7万头猪苗的规模合适,一个人的能力管理这么多就能保证高效率。但是现在找一块合适的地非常不容易,比如刚好在北方找到一块地,就是一万头母猪的规模,那肯定得要下来,然后只能分成两个单场来管理。博罗宏基良种畜禽开发有限公司王崇南总经理自嘲是现场猪场搬迁得最多的人,作为大陆引进台湾种猪的第一人,他在大陆养猪二十年也经历了多次搬迁。他坦言虽然自己已经有“不如归去”的想法,但他始终坚信养猪会一直存在。他建议养猪户搬迁后新建猪场切忌盲目扩张,有多大的地做多大的事,养猪是一个实打实的行业。建完猪场之后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后续资金,玉米、豆粕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钱,一旦资金断链,会产生严重问题。而且养猪也不可能指望贷款,即使借的到,你也借不起,利息太高。不要指望银行会雪中送炭,它只会落井下石。(博罗宏基良种畜禽开发有限公司王崇南总经理)他并不认同现在的大资本养猪动辄几十万头规模的做法,他以当年在台湾养猪的亲身经历为例,当时台湾的各种饲料厂,大企业等养猪非常普遍,他自己的种猪都是向他们买,可现在已经反过来他们要找他买种猪。因为这些大企业养猪的延续性太差,只有像他这样的私人养猪才能做好,像他、他弟弟、他侄儿都全身心地投入养猪之中,这样才能养好猪。根据目前中国的土地、环保等条件,他认为养殖户将养猪规模控制在1000头母猪以内比较合理。(记者吴昊晖)